思政部召开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10月21日上午9时,思政部召开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思政部全体教师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出席了本次会议,座谈会由思政部副主任杨武教授主持。
座谈会上,全体教师和研究生结合各自的学习与体会,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甄菲嘉等老师认为,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艺术作品应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新奇”和经济利益,创作出一些低俗、露骨的作品。郭晗、黄卫湘、李国和老师认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艺术院校的思政教师,一是要帮助学生(未来的文艺工作者)塑造灵魂,二是在塑造自己灵魂的同时反省自身,在传播文艺的过程中传递真善美。陆发玉、潘伟老师结合当下的一些不良的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分析当今出现信仰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好的文艺作品一方面反映时代主旋律,另一方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宋晓甜、蒙莉、陈梦老师则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文艺应将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相结合,并要把讲话精神融入到今后的教学课堂实践中。张建彬老师将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和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比较,从创作的时代背景、文艺创作标准、强调人的问题、文艺的双百方针四个方面,总结出习近平的讲话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同时,研究生们结合本专业学习和体会,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杨武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系统地阐释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内涵: 一是指出文艺工作者的作用与力量;二是提出正确处理文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三是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的途径;四是阐述了人民与文艺的关系;五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闪烁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光辉,是中国共产党繁荣发展人民文化艺术事业的第二个里程碑。杨武教授要求思政部的老师要抢先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实质,联系我院学生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做出应有的贡献。他同时勉励思政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紧跟时代脉搏,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融入到学习、科研中,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素养,为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定基础。
会议现场
思政部副主任杨武教授主持会议
会上师生热烈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