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研讨会
3月20日上午,思政部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研讨会。思政部全体教师以及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出席了本次会议,研讨会由思政部副主任杨武教授主持。
杨武教授首先传达了《意见》的主要精神,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随后,杨武教授结合我院以及思政部的实际,就如何学习贯彻《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部门看,我们要严格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担负起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从个人而言,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有底气。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理直气壮,要坚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扎实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二,思政课教师坚守底线。坚决守住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杜绝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行,严格落实好“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有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第四,思政课教师要有本事。思政课教师要练就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硬本领。在思想方面,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能力方面,首先要有“看家本领”,即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其次,要学养深厚,即要具备做好一名宣传思想工作者所需要的广博的知识,善于借鉴与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破解宣传思想工作的难题;再其次,要掌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专业技能技巧,尤其是具备在开放环境、网络氛围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舆情研判能力、话语转换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价值引领能力以及危机应对能力等。第五,思政课教师主动参与。一是参与高校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把高校网络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积极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二是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权;三是参与社团管理。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要将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今后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和学生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杨武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